迎重阳念亲情感国恩
每到秋风渐起、暑气消散的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人民就迎来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酥糕美酒细品尝,赏完桂花赏菊黄。亲友同登清凉阁,望断晴空雁一行。”这是张志真笔下的重阳秋景,今年重阳佳节,喜逢国庆长假。
小传传找了一些关于重阳节小知识,快来一起get吧!
重阳节的来历
最广泛流传的说法是,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重阳节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在《易经》中“九”,是数字的最大数,也是阳数,九月初九,二九向重,故谓之“重阳”最早是祭祀先人的节日。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在历史长河流淌的进程中,重阳节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在汉代,重阳节有了重阳节求寿的习俗,这一习俗慢慢地发展出尊老、祝健的节日内涵。也有说法是,重阳节来自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古话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为名叫大火的星宿七月开始下沉,夏去秋来,天气转凉。而在初秋举行的送火仪式,也就是重阳节的前身。这一说法虽然可以找到的相关史实资料较少,但在江南部分地区的重阳祭灶的习俗,仍然可以证明古时确有送火这一习俗。
重阳节的活动
登高
九月九登高这一习俗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也有登高“辞青”的意味。当然,在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望远,啸咏骋怀,也的确是一个放松心情,感受自然魅力的好时机。大家也可以趁着假期出去走走,感受感受美丽的秋色。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会做成九层宝塔样式,上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这寄寓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意,大家在外远游,也不要忘了打电话给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意。
赠茱萸
这是陕西的民俗,在重阳节这天邻里朋友互赠茱萸,相互祝愿来年家人平安,风调雨顺。
关心老人
现在,重阳节代表的文化内涵主要是“孝”,重阳节也成为了“老人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就算身在远方,我们也应该给身边的老人打打电话交流联络感情,给予他们陪伴,度过一个快乐的重阳。
让我们不负秋色,利用假期的时间接触自然。同时,也不要忘了多陪一陪家里的老人或是给家里的老人打个电话,和他们聊聊自己身边的趣事,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关心,给他们多一些陪伴。最后,祝愿天下的老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通讯员:李嘉欣审核人: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