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蓝马甲志愿者的服务经历,是一段充满温度与成长的旅程。这段实践不仅让李想同学近距离触摸到医疗服务的真实肌理,更在奉献中深刻理解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分量。
一、核心实践内容:在细微处传递关怀
志愿服务的日常围绕着医院的多项基础工作展开。在门诊大厅,李想同学协助导诊台引导患者挂号、取号,为不熟悉自助机操作的老人讲解流程。
二、实践意义: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
医院是一个充满紧张与焦虑的场所,患者与家属往往因对流程的陌生而加剧不安。志愿者的存在,恰能成为缓解这种情绪的“缓冲带”。通过耐心的指引和主动的帮助,我们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奔波时间,更用微笑与倾听传递了人文关怀,让医疗服务不再是冰冷的流程,而是有温度的互动。同时,这种实践也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医疗服务中,弥补了医院人力的缺口,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贡献了力量。

三、个人收获:在奉献中理解责任
这段经历让李想同学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首先是沟通能力的提升——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李想同学学会了用更通俗的语言表达,用更耐心的态度倾听。其次是责任感的觉醒,当看到患者因我们的帮助而舒展眉头时,李想同学深刻体会到“被需要”的价值,也明白了“白求恩精神”不仅是医者的追求,更是每个普通人可以践行的担当。此外,通过与医护人员的接触,李想同学亲眼见证了他们的忙碌与坚守,更懂得了医疗工作的艰辛与伟大。

四、实际帮助:用行动创造微小却实在的价值
在志愿服务期间,我们累计帮助患者完成挂号、取药等流程,协助老人使用自助设备。


这段志愿服务像一面镜子,让李想同学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也让李想同学更坚定了用善意温暖他人的信念。未来,李想同学会带着这份经历赋予的同理心与责任感,继续在更多领域传递微光,让奉献成为一种习惯。
(通讯员:贺一嘉 审核人:崔哲 段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