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教学实践基地、秦腔艺术传承与创新共建单位——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的邀请,6月18日,传媒学院组织师生赴西安易俗社开展教学实训及专业见习活动。学校党委书记卓宇出席并指导。
在教学参观活动过程中,卓宇书记讲话指出,我校地处关中平原三秦腹地,历史及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革命先贤及先进典范辈出,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基础条件优渥,国家政策支持明确。他强调,学校必须坚定的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持续不懈挖掘本地教学资源,不断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各教学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化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各学科专业实训教育模式,培养新时代国家富强社会亟需的真正有用专业人才。他还以易俗社的艺术家们百余年来不间断地为人民群众演出,为传承民族戏曲艺术执着坚守,坚持唱响新时代主旋律,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为人民的历史使命为例,希望各教学单位和二级学院着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切实落实专业思政、课程思政、课堂思政工作,把理想信念、品德思想教育贯穿人才教养全过程,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活动中,师生一行首先参观了易俗社博物馆,见证了解易俗社的发展与变迁历程,通过馆藏的珍贵历史影像和物件文献深切感受秦腔艺术的无穷魅力。西安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著名的秦腔科班,被公认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堪称中国戏曲艺术的老字号,是我国戏曲艺术演变发展的活化石。该社是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宗旨,创编的《三滴血》、《游西湖》、《游龟山》、《西安事变》等百余部优秀剧目享誉全国。
随后,我校师生分别与国家戏曲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易俗社社长惠敏莉,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庞鹏,以及我校优秀毕业生、现任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行政部门负责人李林强等进行了深入广泛交流,双方就共同致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培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优秀人才、戏剧剧本创作形式、提供搭建学生专业实习实训平台、提升教学实践效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时值易俗社奔赴兰州参演第八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前夕,在教学参观交流活动后,剧院特别组织师生现场观看了该社精心打造的秦腔现代戏《易俗社》本戏,以生动精湛的现代艺术形式使全体师生再次回顾秦腔百年老剧社光辉的历事,现场体味易俗社从初创时期到西安解放30多年间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与整体风貌,感佩一代代“易俗人”舍身护社、尽忠国粹、心系天下、逐梦梨园、奉献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在观看剧目的同时,除了“观赏”还要“消化”,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结合所学舞台美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知识,在观看时更把注意力放在了舞台布景设计、声光电运用等与专业相关的方面,师生们结合实际观摩情况就传统舞台设计方法等专业教学与实践内容进行了穿插研习与交流。
我校历来重视各学科专业差异化发展,注重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鼓励各二级学院创新开展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教学实践实训工作效果突出。本次教学实训与见习活动就是传媒学院为强化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所进行的院企业合作落实成果之一,为2019年4月份我校与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正式签订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和秦腔艺术传承与创新共建协议以来的首次实践。在此之前,传媒学院多次聘请易俗社专家来我校进行专业讲座及舞台设计经验推广,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丰富专业实践前沿技术知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调独弹,新韵铿锵,我校师生的易俗社之行收获满满。民族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宝藏,如何把传统的戏曲艺术与现代舞台相结合,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宝藏,是舞台艺术家们执着探索的职业议题,更是亟待艺术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教学命题。围绕这一议题,传媒学院领导班子表示将组织师生进行更为深入的专业研讨,以新时代专业一线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为基准,不断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力争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专业人才。教务处副处长张萍,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田超、院长曹熙斌,人文学院院长曹强、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帆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学校大学生老腔剧社师生成员,传媒学院科以上干部、各学科专业负责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骨干教师及学生代表等50余人参加教学见习活动。